3月23日,2023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TOP500測評成果發布會舉行,備受關注的“2023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TOP500”、“TOP500房企首選供應商服務商品牌”等系列測評榜單揭曉。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
馮俊
對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進行測評,目的是引導企業正確發展,強調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房地產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具備四種能力:一是,防范風險的能力;二是識別需求變化的能力;三是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四是誠信經營、筑牢信用基礎的能力。[詳情]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易居中國董事局主席
周忻
中國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特別是這次把房地產作為國家支柱產業又一次提上了議事日程,說明市場空間巨大。不管是增量市場十幾萬億,存量市場上百萬億,對整個中國房地產和中國房地產企業而言,未來大有作為。[詳情]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執行院長、易居企業集團CEO
丁祖昱
政府工作報告當中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專門提到了防風險和促需求。從今年的相關工作經驗當中,對房地產行業和房地產市場充滿信心。2023年的市場是一個修復市場,是一個緩慢的回穩的市場,房地產銷售規模有望止跌,需要行業各方面對這個市場進一步呵護。[詳情]

-
邵宇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
房地產相關投資能否穩定將決定中國經濟位置
今年中國經濟要達到什么位置,關鍵要看房地產相關投資能不能穩定下來。整個中國經濟的軟著陸,特別是地產的著陸今年就可以實現,這是目前非常關注的指標。[詳情]
-
郝一斌 金地集團副總裁、金地集團開發管理公司董事長
代建是實現價值共享的好賽道
長期來看整個房地產行業規模進入收縮階段,投資和開發以及專業服務在逐步分離,代建行業應運而生。代建是非常好的賽道,這兩年規模穩定增長,但代建不是一個簡單的收費過程,而是以價值創造為基礎,實現價值共享的過程。[詳情]
-
王健飛 鼎信長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金融和不動產行業結合模式需要做五方面探索
房地產作為支柱行業,資產運營模式、金融業和不動產行業結合的模式需要一個重大調整。第一是去杠桿,第二是降周轉率,第三是提升行業開發建設的科技含量,第四個是租售并舉,第五個是延長房子壽命。[詳情]
-
郭偉 信達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城市存量資產轉型賦能領域大有可為
今年以來新經濟產業類型不斷涌現,產業園、物流地產、數據中心,包括目前比較火熱的長租公寓,養老社區等等,已經伴隨著新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存量資產賦能做了大量探索,相信在未來這些領域大有可為。[詳情]
-
朱春晨 美的置業睿住智能總經理
智能空間是房地產行業下一個風口
對房地產行業來講,空間的概念不僅僅是房子內部,還有社區、商業、園區等。智能空間應該在體驗升級、場景創新方面帶來更多體驗,智能空間也許就是房地產行業下一個風口。[詳情]
-
李漢明 立邦中國TUB事業群總裁
設計隨需而變,啟迪行業創新
所有的品質首先是設計出來的,所以要做的是設計隨需而變,啟迪行業創新。同時還要做品質引領,嚴守可靠的標準,有方案集成的能力,整合交付的能力和生態協作的能力。[詳情]

2023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測評榜單
- TOP100
- TOP101-200
- TOP201-300
- TOP301-400
- TOP401-500
排名 | 企業名稱 |
---|
排名 | 企業名稱 |
---|
排名 | 企業名稱 |
---|
排名 | 企業名稱 |
---|

- 年度特征
- 企業規模
- 風險管理
- 盈利能力
- 成長潛力
- 運營績效
- 產品品質
- 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
-
1.市場全年低位運行 穩市政策層層推進
- 202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下降均超20%,全年維持低位走勢。其中,在前4個月,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和累計銷售金額同比呈較快下跌態勢,隨著中央下場救市力度逐漸加大和地方保交樓、穩民生政策應出盡出等利好刺激,同比走勢逐漸企穩。其中,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呈波動下跌態勢,12月末24.3%的同比跌幅為全年最大;商品房累計銷售金額同比自5月末達到低位后呈波動上升態勢,四季度同比跌幅穩定在26.1%-26.7%之間。
-
2.綜合實力中海第一 行業排名變化較大
-
- 2023房地產開發企業綜合實力TOP500前三位由中海、萬科、保利占據。其中,中海超越萬科,升至第一,保利保持第三,華潤、碧桂園、龍湖、招商蛇口、金地、綠城、新城分列第四至第十位。相對2022年,TOP10變動率為10%,TOP50變動率為30%,TOP100變動率為21%,TOP500變動率為23%。
-
-
3.華南東北占比提升 中部房企明顯縮量
-
- 以TOP500房企總部所在地區域為標準進行劃分,其中,華南地區占比24.4%,東北地區占比2.6%,比重較上年有所上升;華東地區占比37.6%,華北地區占比16.0%,中部地區占比12.6%,西部地區占比6.8%,比重較上年有所下降。華東、華南企業數量占比超六成,較上年進一步提升;中部房企數量占比較上年下降2.02個百分點,降幅最大。
-


經濟政策環境:國民經濟持續發展 寬松政策漸次出臺
-
- 2022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發展,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
- 2022年,在房地產行業延續深度調整、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過程中,房地產政策在延續“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時,繼續向寬松維穩轉向,且政策力度逐漸加大。具體來看地方層面,2022年,地方累計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895條,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寬松性政策717條,緊縮性政策72條,中性政策106條。寬松性政策占比超八成,房地產調控步入全面寬松周期。土地方面,2022年,集中供地模式在部分城市有所轉變,多城取消執行“一年內公告、拍地最多不超3次”的相關政策,而是適度增加了供地批次。
市場運行情況:整體市場急速降溫 地區分化持續加劇

-
- 2022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急速降溫,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均大幅下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35837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銷售金額133308億元,比上年下降26.7%。
2022年,在全國商品房市場多項主要指標大幅下滑的同時,各地區的銷售情況也在進一步分化,東部和中部地區銷售金額占比繼續上升,西部和東北地區占比持續下降??偟膩砜?,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集聚效應優于西部和東北地區,房地產市場韌性也相對較強。

行業發展格局:風險因素集中釋放 行業未來喜憂參半
- 2022年是房地產企業風險集中釋放的一年,房企違約債券數量大幅增長。受行業景氣度下滑影響,民企經營困難,盈利空間壓縮,信用資質惡化,是債券市場的違約主體。
2022年房企信用風險加速暴露,出售資產意愿增強,同時政策層面明確金融支持出險房企項目收并購,鼓勵AMC、銀行參與出險房企項目收并購,上半年全國涉房收并購保持較大體量,下半年收并購持續推進,多地設立紓困基金推動風險化解。參與市場收購的主力以國企、央企為主,優質民營在獲得更多金融端支持后,收并購行為愈加頻繁,外資港資公司也在積極尋找內地房地產市場機會。
企業經營動向:戰略收縮回歸主業 聚焦完善交付體系

- 行業高速發展的階段已經過去,但市場的基本需求和合理的利潤空間依然存在。業務結構方面,面對融資困難、去化下行等挑戰,許多房企通過收縮多元化業務回歸主業、出售優質資產、調整組織架構降本增效來等方式,獲得資金回籠提高現金流。
在業務結構及組織架構調整的同時,各大房企為應對交付壓力,著力搭建并完善交付體系,促進自身交付“質”與“量”的提升。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9月,是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并經上海市民政局登記注冊,國內首家具有法人實體地位的專業房地產研究機構。匯聚了來自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業的數十位知名學者和上百位業界精英,形成了一支專業、高效、務實的研究團隊。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